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這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 我相信有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訪花博新生館有感

給沒去過但計劃前往花博的人  一點誠心建議
能耐著性子的    帶本書或ipod  在長長人龍中能自得其樂
不能耐著性子的   在細雨微微的日子裡去   也可品味漫步花園的雨中即景





對我這個絕對不具備耐心特質的人而言
後者顯然是不得不懷抱的樂觀心情


信步走在這個人為創建的花卉現場裡
我不禁思考著   既然花卉歸屬於美學的範疇   那麼這個花博是展現了誰的美學觀?


人工鋪排的大片花海   以精準的線條切割人們的視覺
刻意的編排設計到處不言可喻
但原本是自然造物的花卉   在花博情境下   我們看見花的色彩 形體
可以如何被利用來滿足人的視覺規劃
而並非展現自然與人的親近共生可能性  或對自然單純的禮讚



我們需要的討論 也許可以有另一個方向
醜陋的台北都市景觀   可不可能透過花博的舉辦  產生和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美學設計?
我們要的 真的是一盆盆養護費用高昂的盆景  還是一點生態自由生息的暢意空間?


我不是景觀設計師或美學大師   我相信答案應由生活在都市的居民共同決定
我只是    走在花博美輪美奐的人造花園裡   沒有被感動
卻在遇見角落中靜謐的生態蓮池時    心裡有一些震動   覺得美  其實不一定需要造做




欣賞每株植物原生的樣貌  讓花卉不矯柔的散佈在週遭的空間中
一些生態的放任     一點自然的曠野   容許大膽想像城市與生態各種結合型態


如果這是一次讓世界認識台灣的好機會
我很希望台灣的美可以被更好地理解
台灣/台北  標示於世界地圖上的獨特氣味  能夠被表現出來嗎?
整體花博的美學體驗   我覺得可以不必追求各式 各國風味的花園造景
那種台灣人的美的經驗   也許在田園  在溼地  在荒野  在大山大水  或在尋常巷弄裡
因為好城市的其中一種定義
在於人和自然如何包容融合  快樂共生   至少我是這麼以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